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章改革變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李悝變法

戰國初期,各諸侯國為了儲存和發展自己的勢力,都想方設法吞併別的國家的土地,削弱別的國家的實力。而魏國新政權的鞏固要求改革以圖強,於是,魏文侯招才納賢,任用李悝為相,試行變法。

李悝,魏國人,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學派的創始人。

據相關史料記載,李悝出身于山西運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青少年時期外出求學,成為孔子的弟子子夏的學生。而子夏是“孔門十哲”之一,當時常因有獨到見解而得到孔子的讚許,而他的政治思想則得到魏文侯的推崇,魏文侯後將子夏邀請到魏國,讓他在西河聚徒講學。當時跟隨子夏的學生有三百多人,形成“西河學派”,名噪一時。就是在這一時期,李悝成為子夏的得意門生。後來,子夏的弟子中,比較有名氣的都被魏文侯收歸麾下,李悝由此得到魏文侯的賞識,被任命為相,試行變法,從此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變法之先河。

“盡地利之教”以勵民

李悝生活的時代,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農業。農業如果受危害,國家的財政收入就會受影響。於是,李悝根據魏國土地的實際情況,從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角度,給魏文侯算了一筆賬,使魏文侯看到了農業的重要性。得到了魏文侯的支援,李悝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他首先鼓勵農民多種雜糧,深耕細作。讓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每年生產出來的糧食,除了上繳的稅,其餘的剩餘產品都歸自己所有。由此,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大增。沒過幾年,魏國糧食增加,國力漸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