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章宮廷政變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伊尹放逐太甲

伊尹放逐太甲,是最早的一次宮廷政變,是中國政變史中最溫和而富有戲劇性的特例,君王的失位與復位均未發生衝突和流血,結果也是皆大歡喜。而商朝也因此逐漸興旺繁榮起來,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伊尹,名摯,常被稱做阿衡。伊尹本來是有莘國的一個奴隸,卻聰明好學,樂堯舜之道,有顯才用世之志。湯幾次向有莘國索要伊尹,都遭到了拒絕。當湯想辦法和有莘國聯姻後,伊尹被當做陪嫁送過來。湯如獲至寶,拜為右相。

伊尹向湯講述遠古帝王的業績和九類君主不同的作為及結局,勸湯替天下行道,伐滅夏桀而有天下。商湯拔簪折之為二,盟誓說:“願戮力伐夏,同奮鬥,共安樂。”湯又說:“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君看一看民眾就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伊尹讚揚說:“英明啊!聽得進善言,德行才會進步。要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就應任用有德行做好事的人為朝廷的官吏。王,您努力再努力吧。”湯在伊尹的輔佐下,伐葛載,徵有洛荊,行德政,寬民力,幾年時間,商滅了夏國,成了東方大國。

湯亡故後,伊尹先後扶立湯的兒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病逝,伊尹又扶立湯的嫡長孫太甲為王。為了教導太甲弘揚湯的功德和汲取夏桀敗亡的教訓,伊尹先後作了《伊訓》《肆命》《徂後》等文章,督促太甲遵守先王的法度和“政教之所當為”,治理好國家。太甲登位的第三年,開始追求享樂,怠於朝政。伊尹屢加勸誡無效,就毅然將太甲送往湯的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偃師西南)去反省,自攝國政。太甲居桐宮三年,親眼得見祖父湯身為開國君王,墳墓卻十分簡陋;又從守墓老人那裡瞭解到湯的創業艱辛和勤政節儉的品德,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示悔過;並在行動上關心桐宮的孤寡,遵守法度,與人為善。伊尹聞訊,欣然率領文武大臣,捧著冠冕王服,將太甲迎回國都,交還國政,自己仍居相位,盡心輔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