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成為了道醫之後 第67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道教勢力的進擊

當時,太史令傅弈(道士出身,精通天文歷數)在武德四年、武德七年兩次上書唐高祖李淵,他從儒家倫理出發,認為佛教存在諸多弊端,“與百姓無補”、“與國家有害”,指出佛教擁有自己的寺院田產卻無需交稅,佛教徒漸多而無需服役,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統治。

《舊唐書·傅弈傳》:佛於西域,言遙路遠,漢譯胡書,恣其假託。故使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親;遊手遊食,易服以逃租賦。

傅弈此舉引起了許多道士的附和,諸如李鍾卿等人也紛紛著書《十異九迷論》等來提供輿論上的攻勢。

(二)佛教勢力的反擊

然而,面對道教的輿論攻勢,佛教中人同樣有人挺身而出。當時的高僧法琳素有“護法沙門”之稱,面對傅弈等人的責難,他的應對可謂十分完備,他吸取了先前直接引佛教經典反駁效果不佳的教訓,直接著書《破邪論》。

在《破邪論》中,法琳論述了佛家與儒家不僅有共同之處,甚至猶有過之,都主張要以五常(佛教中對應的是五戒)來作為行為處事標準,儒家以五常作為人之為人的標準,而佛家則甚至把五常作為來事仍可為人的先決條件。他認為佛家只是形式上割捨親情、君臣等,但是為了尋找眾生脫離苦海的“大順”:

《破邪論》:雖形闕奉親而內懷其孝,禮乖事主而心戢其恩。澤被怨親,以成大順,福沾幽顯,豈拘小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