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節 隔閡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十五年前清軍南下時,明朝的衣冠介冑叛降如雲,大片的國土不戰而降。

當時年齡未滿三十、整rì在家中讀書的年輕舉子張煌言,憑著一腔熱血,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不避生死地遊說那些已經投降清廷的文武官員反正;兩年以後,手握重兵的閩粵文武先後向清廷屈膝,鄭成功這個剛過二十的監生帶著同學、僕人共九十人舉起義旗,給那些和他父親一起投降的閩粵官吏逐個寫信,勸說他們去辮留髮。

張煌言起兵之初,除了滿腹的聖人學問和一顆報國之心更無別物,對軍事更是一竅不通。十餘年過去了,昔rì的張舉人已是能騎善shè,熟知水師、陸戰的旗號,處理起政事、軍屯、帳務也都是遊刃有餘。

最初人不滿百的鄭監生,初掌軍權時對軍事也是相當糊塗,為了鼓勵部下士兵敢於和敵人的騎兵對戰,鄭成功曾經異想天開地宣佈“割馬耳如首級功”,導致部下遇馬便殺。直到數年後一匹戰馬也沒有繳獲到,鄭成功才恍然大悟。在閩粵經歷了連續的血戰,奉檄反正既往不咎,頑固不化持劍往討,鄭成功也把軍隊從最初的九十人發展到十萬之眾。

在對於滿清的策略上,張煌言和鄭成功總是協同合作。

幾年前東南明軍因為財政困難與清廷展開招安談判時,張煌言和鄭成功合夥唱雙簧,鄭成功充當紅臉,向清廷表示他真心願意投降,只是張煌言還差一點沒能說服;而張煌言面對清廷的勸降時,則表示他不投降,也不打算談判,但不反對鄭成功代表他談。在談判的同時,鄭成功積極派人進入清軍領地徵糧、徵兵,張煌言則努力聯絡南京周圍的縉紳,派遣兵丁在沿海地區偵察虛實。在清廷終於發起招安企圖,下令禁止張煌言和鄭成功在清軍領地裡收稅後,兩個人馬上就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這場攻勢的高cháo就是去年的南京之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