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22)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不過在楊休羨給他一通解釋後,就豁然開朗了。

眾所周知,明朝對農民的賦稅和徭役,都是根據其所擁有的田地的數量和等級來決定的。擁有的數量越多,等級越好,要交的賦稅就越多。

不過有這麼幾種人,不管擁有多少田地,都是不用交稅的。他們就是:皇親國戚,進士,以及道士僧尼。

是的,在明朝,只要考上了進士,全家都能免除糧役。

如果你在讀書一途沒有天分,又沒有皇親國戚這樣的身份,還硬著頭皮不想交稅怎麼辦路子不是沒有出家。

我們先不說出家這件事情的可行性和難度,就單獨討論一下為什麼一個尼姑庵裡可以住進一個男人吧。

明朝建國前期,國家內的荒地很多,洪武大帝採取了輕徭薄賦的稅收政策,鼓勵大家開荒。熱愛種地的老百姓們也積極響應。

到了明朝中後期,理論上田地的數量要比前期多了不止一兩倍,收上來的稅也應該幾何式得提高了吧。

不,稅收並沒有如願猛增。

田當然不會消失,勤勞的中國人民不會放過任何一塊荒地。

只是它們從需要繳稅的民田變成了不用納稅田了。

為了逃避高額的土地稅,和以此為標準計算出來的一大堆苛捐雜稅。無奈的大明農民選擇把土地依附在官田或者免於交稅的人家之下。自己就乾脆做佃戶,因為在黃冊上顯示他沒有土地,所以全家都不用交稅了

這種神奇的做法,在明朝甚至有個學名,叫做影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