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三、《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三、《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

關於方法論,裡面涉及的內容會非常多,這裡我只講一個主要的方面。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裡存在一個巨大的理論矛盾。長期以來,我們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更多地是從唯物主義這個角度來理解的,辯證法體現得不夠。從唯物主義出發來理解,更多地強調的是物質生產力對於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用這樣的一種理解來解釋我們為什麼改革開放,為什麼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什麼搞市場經濟,都是用生產力落後來解釋的。可是我們在理論上沒有貫徹同一個邏輯來解釋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搞公有制,為什麼搞社會主義。既然生產力落後是一個前提,為什麼從生產力落後能夠推出兩個不同的東西,一個是公有和社會主義,一個是非公有和市場經濟?顯然這裡存在理論邏輯的問題。如果從更深層的意義來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候,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顯然還是非常落後的,僅僅用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解釋為什麼要建立公有制,在理論上是缺乏足夠的說服力的。所以,在理論上必須進行新的探索。

之所以產生上面的理論問題,是因為我們過去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過於機械地強調了生產力對於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而沒有能夠從中國實際出發,全面認識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能動的辯證關係。如何用一套統一的理論和邏輯解釋清楚中國為什麼既要發展公有制經濟和社會主義,又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經濟,從而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一個完備的理論解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解決的重大理論課題。這就需要在歷史哲學方面有所創新,突破原來的理解。過去對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係的理解,多是一種單向式的理解,也就是單向強調生產力對於生產關係以及經濟基礎對於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這很不夠。我們要從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出發去尋求新的理論解釋,這就涉及對於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新理解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