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七、中國價值傳統與政治經濟學的重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七、中國價值傳統與政治經濟學的重構

建設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並綜合西方經濟學的有用成分,還要努力發掘中華優秀文化的資源。事實上,中國歷史上有十分豐富的經濟思想,其中不少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價值。

《尚書·大禹謨》說:“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首先是正德。人與動物的區別有兩個。一是低階的區別,指的是人類起點上的區別,即人能夠製造工具,能夠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即勞動,因而成為一種“類存在”;人的這種本質存在的擴大和延伸,就成為人的工具理性,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制度組織的發展。二是高階的區別,即人有思想,而人類思想的發展就是文化,即所謂“關乎人文,化成天下”。而道德是文化的核心,道德水平構成不同社會文化的標準。所以道德是人類最根本的社會屬性,人們的社會行為既要取得“合法性”與“合理性”,又要取得“合德性”。所以,正德就是要建立社會的“合德性”標準。對於經濟學來說,正德就是要建立經濟學的道德標準。

其次是利用。正德作為價值導向,但必須有實際的“利用”作為工具或手段來支援。各代思想家對“利用”都做過闡釋。如蔡沈則釋為“工作什器,商通貨財之類,所以利民之用也”(《書經集傳·大禹謨》)。總的來看,“利用”就是使財用充實、器用便利,具有經濟和技術的意義,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語來闡釋就是發展生產力。利用包括自然之用、科技之用和市場之用。自然之用和科技之用沒太多爭議,我這裡多說說市場之用。在現代市場經濟制度下,人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市場是競爭的場所,市場透過自利和競爭機制激勵市場主體,在提高效率和擴大財富生產的同時,也產生與競爭原則相悖的壟斷並導致社會分配的嚴重不公。這些制度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市場經濟異化的結果。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回歸市場的本質。古人認為:“利者,義之和也”,認為市場的作用是合作而不是競爭。這就是說,市場是實現“利”的場所,但是“利”的實現必須透過“和”, “和”就是市場主體相互之間的和諧,也就是透過合作實現的和諧。市場的基本功能是合作,合作是市場之本,而競爭和獲利只是市場之用而已,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市場各個主體的效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