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

方法論和方法是有區別的,方法論指方法的體系,方法則指一種或若干種具體研究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歷史唯物論

這是馬克思一生中的兩大發現之一,1845—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對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做了詳細論述,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則做了經典概括。其主要觀點是: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每一時代佔統治地位的思想是佔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在觀念上的表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物質利益是人類活動的基本動力;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等等。列寧認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有史以來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歷史唯物主義也從來沒有企求說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 ‘唯一科學的’(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話來說)說明歷史的方法。”

習近平高度重視歷史唯物主義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作用,他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他強調,要學習和掌握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要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只有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才能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要學習和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根本工作方法;等等。可以說,歷史唯物主義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方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