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三、中國“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道路”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三、中國“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道路”選擇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第一條道路”顯然有其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特殊的國情、特殊的歷史、特殊的文化為基本社會歷史背景的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還不等於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第二條道路”似乎更適合於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建設。

“第一條道路”揭示的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過程及研究方法的三個環節。馬克思建立《資本論》理論體系的時候,最初就是從問題出發,從當前的國民經濟事實的研究出發的,在這些問題上馬克思主要走的是“第一條道路”,用的是研究方法,走的是研究過程。建立政治經濟學體系的“第二條道路”的形成,有一個歷史過程,就是剛才講的17世紀中葉以來的經濟學研究,這些研究為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前提。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從否定社會主義經濟學道路開始。1920年,布哈林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經濟學,他完全否定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存在,認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被物與物掩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主義中經濟關係不再被物與物的假象矇蔽,直接呈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政治經濟學就成為多餘的了。這在當時是佔統治地位的經濟學觀點。1929年,斯大林為了破除對布哈林理論的盲從,公佈了列寧讀布哈林的書所做的批示,列寧對布哈林否定社會主義存在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多有質疑,列寧實際上已經承認社會主義也有政治經濟學。所以,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從1929年之後才有了“合法”地位。當時有這樣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承接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家研究國民經濟學的觀點繼續推進,就是研究現實的經濟問題,就是20世紀以來從生產力、生產關係出發的研究;另外一種觀點以斯大林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為代表,研究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從過渡意義上來探討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出發點,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為出發點的政治經濟學。這兩種觀點中,前一種觀點似乎看重於“第一條道路”,第二種觀點似乎看重於“第二條道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