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朝鮮當時的儒家學說分為李珥李粟谷的畿湖學派。

以及李滉李退溪的嶺南學派。

這兩派由學術分歧,而引申為政黨鬥爭。

李滉的觀點,承自朱子理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深信朱子深求其意’,故而他的學說與理學一樣,主張的是理極無尊對。就是理是至高無上的,理髮而氣隨,這就是理氣互發之說。

而李珥的觀點,則是明確反對老師李滉的主張,他認為理氣就猶如陰陽太極一般,互為始互為終。

李滉繼承而發展了朱子學說,而李珥則提出了質疑。

當然為何從理氣之論,而引申為政黨之爭呢?

那下面要一步步說,理氣之論可以引申為義利之辯,王霸之辯,知行之辯。

李滉學說看來,知是理,行是氣,先知後行。

而李珥學說則,人有三等認知,下者讀書明理,中者讀書而思明理,上者躬踐其事而得真知。

此外還有天理人慾,道心人心等等,都從理氣之說而發端!

而在義利之說上,李滉學說則是認為義是理,利是氣,如此就應該以義導利,以義制利,而三綱五常是恆久不變的真理。

而在李珥看來,應當義利並舉,比如老百姓吃不飽飯起來造反,在李滉學說看來就是不義之舉,但在李珥看來老百姓有吃飽飯的權力,民窮財盡則勢必為賊。不可單純以道德來衡量,而是應該以民為本。

所以說兩等學說都是有一套獨立的邏輯架構的,而這些獨立邏輯也是他們用之治理國家大事的理論根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